北流市,舊稱“粵桂通衢”、“古銅州”,歷史上曾“富甲一方”,素有“小佛山”和“金北流”之稱。位于廣西東南部,南與廣東高州、化州市、信宜市接壤。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是“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范縣(市)”(2010年5月獲頒)、中國陶瓷名城”(2011年8月31日獲頒)。
北流歷史悠久,設縣已有1400多年,因境內圭江向北流而得名。舊稱“粵桂通衢”、“古銅州”,歷史上曾“富甲一方”,素有“小佛山”和“金北流”之稱,是世界銅鼓王的故鄉。改革開放以來,北流經濟綜合實力穩居廣西十強縣(市)前列,以陶瓷之鄉、水泥之鄉、建筑之鄉、荔枝之鄉、水稻高產之鄉聞名遐邇。1994年4月18日,撤縣設市,由玉林市代管。轄22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278個行政村,21個居委會,總人口136萬人,絕大部分為漢族,少數民族僅占0.92%。
北流歷史悠久南朝齊永明六年(488年)置北流郡,以境內圭江流向而得名。南朝梁(502—557)置北流縣,為北流行政建置之始。唐武德四年(621年),以北流縣、普寧縣(今容縣)設置銅州,貞觀六年(627年)更名容州,治所在北流長達百余年。歷元、明、清、民國,至今縣行政建置已有1400多年歷史。
人杰地靈
明代進士李宏曾任四川道監察史10年,清代中進士13人,其中闕邦覲19歲中進士點翰林,被譽為“北流神童”;新進士李紹昉寶和殿復試獲一等一名,授職翰林院編修,擔任國史編纂,其才思敏捷,學問淵博,時人譽為“才壓三江”。現代北流籍的著名專家、學者有國學巨擘陳柱、有機化學家凌育宸、畫家馬達、鐵道工程專家馮介、教育家兼詩人馮振、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陳一百、光學家顧去吾、水電專家竇音桂、音樂家何名忠等。北流還是一代名將紅七軍、紅八軍總指揮李明瑞、紅八軍軍長俞作豫的故鄉,具有光榮的革命斗爭傳統。
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以來,北流歷屆黨委、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抓住機遇,加快發展,城鄉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綜合實力穩居廣西十強縣市前列,以陶瓷之鄉、水泥之鄉、建筑之鄉、荔枝之鄉和水稻高產之鄉聞名遐邇。先后獲得了全國農業百強、林業綠化百佳縣市、全國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全國科技、教育、文化、體育、普法先進縣市、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基層項目示范市,全國生態家園建設示范市和廣西文明城市、園林城市等榮譽,還連續三年入選中國西部百強縣市前四十名。
近年來,北流市委、市0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為重點,以建設中等城市為目標,實現了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先后獲得全國農業百強縣市、全國林業綠化百佳縣市、全國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中國西部百強縣市(排第33位)、全國科技先進市、全國“兩基”教育先進市、全國文化先進市、全國計生工作先進市、全國普法先進縣市、廣西園林城市、廣西文明城市等榮譽稱號,并連續五屆獲得廣西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南珠杯”。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新建成和已有大小公園三十多個,廣場四個。每天晚上市民的娛樂活動,健身運動隨處可見,到處都是一片繁華的景象。
城市建設
北流以建設中等城市和精品城市為目標,城市建設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經營。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品位不斷提高。目前,中等城市建設的序幕已經拉開:城東,廣西2003年重點開工項目北流市陶瓷工業園區已經開工建設;城南,新的商貿區和教育城規劃已經完成;城西工業區已拉開規劃建設框圖;與此同時,市區中心的舊城改造已經起步。隨著多個重點項目的建成投產和一大批城市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完善,不遠的將來,展現在世人面前的北流,將是一個經濟繁榮、人民富裕、社會文明、環境優美、城區人口達30萬人的現代化城市。
氣候條件
北流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地肥沃,資源豐富。境內已探明的高嶺土地質儲量1億噸左右,露出地表的石灰石地質儲量15億噸左右,露出地表的粘土(水泥用)地質儲量1億立方米左右。豐富的礦產資源,為北流陶瓷、水泥工業的發展壯大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交通資源
北流市交通便捷,境內公路交通網絡已基本構建完善,全市鎮鎮通硬化道路,99%的村通四級公路,半數以上村通硬化道路。國道324線玉容一級公路橫貫全市東西;北寶二級公路縱穿全市南北,連接廣東水東港和廣東省高等級公路網;規劃建設中的南寧----廣州高速公路、洛陽---湛江鐵路經過北流。從北流出發,4小時可達廣州(395公里)、佛山(388公里),5小時可達深圳(518公里)、珠海(507公里),2小時可達南寧(210公里),不用5小時可達桂林(467公里)。與廣東的水東港、湛江,廣西的東興、憑祥、北海、欽州、防城港、梧州、貴港等港口、邊境城市,有一、二級公路相通,2--5小時可達,出海通關便捷。此外,北流通訊發達,能源充足。日供水能力達4.5萬噸,年供電量達4.7億千瓦時,供電保證率99%。
經濟發展
工業狀況
北流工業起步早,基礎雄厚,規模優勢明顯,已形成以日用陶瓷、水泥、獸藥、罐頭食品、機械、皮件等為主的工業體系。目前,全市有工業企業4300多家,其中陶瓷企業50多家、水泥企業28家、獸藥企業26家、皮件企業33家、規模較大的罐頭食品企業10多家,安排就業20多萬人。北流已成為廣西最大的日用陶瓷生產出口基地及華南地區獸藥生產基地。2009年的GDP將達到150億元,在這金融危機的環境中,北流的工業欣欣向榮,將在廣西綜合實力十強縣市中排第一,西部百強中排到前十。
農業發展
北流農業發達,農業結構調整不斷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創匯型和加工型農業已占主導地位。全市現有水果83萬畝,名優水果占90%。以牛品改為突破口的水產畜牧業發展加快。一些新的農業生產高效模式得到了成功實踐。農村以沼氣池為紐帶的生態家園建設發展迅速,成為廣西和全國的典型示范項目。以商貿、交通運輸、旅游、餐飲、房地產、文化娛樂為主的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城鄉消費保持較快增長。第三產業占GDP比重已上升至29%,從業人員超15萬人。
外向型經濟
外向型經濟迅猛發展。全市現有生產出口產品的企業96家,其中自營出口企業57家,出口產品包括日用陶瓷、皮革制品、罐頭食品、芒竹編、松脂、毛紡織品、家具、玩具、農機、獸藥、園藝產品等15大類,產品銷往美國、歐洲、東南亞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廣西最大的產品出口縣市之一,目前正在全面建設“外貿出口超億美元市”。
基礎設施
近年來,北流市立足于建設中等城市這一目標,按照“拉開城市框架、擴大城市容量、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環境、美化城市形象”的思路,樹立經營城市理念,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在城市規劃布局、建筑設計、景觀設計、城市風貌上突出日用陶瓷城、荔枝之鄉、銅鼓名城的個性和歷史文化內涵。目前,市區綠地率達28.83%,綠化覆蓋率達33.17%,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8.39平方米,路燈亮燈率達98%。全市自來水普及率98%;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8.02%。1998年以來北流市連續三屆摘取了廣西城市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南珠杯”。北流正發展成為一座花園式的、環境優美、充滿活力的中等城市。
旅游觀光
北流旅游資源豐富。著名景點有:道教二十二洞天勾漏洞,以鑄造了世界銅鼓王而聞名的漢代冶銅遺址銅石嶺,桂東南第一峰大容山,一千多年前就已聞名的鬼門關。此外,還有萬丈灑、天堂山、龍虎寨、偉人山、水月巖、圭江河、六洋水庫、中國海相泥盆紀標準剖面等自然景觀和景蘇樓、大城殿、粵東會館、德勝堂等人文景觀,以及荔枝之鄉的觀光農業、生態家園的生態旅游等,開發前景十分廣闊。北流已被國家定為乙級開放旅游城市。市金荔酒店、精通大酒店、紅云大酒店均為三星級以上涉外酒店。
勾漏洞風景名勝區位于北流市城區東面3公里處,占地面積204公頃,是全國道教“三十六洞天”的“二十二洞天”。巖洞全長1500米,勾、曲、穿、漏、奇景天成,洞內石柱、石筍以及各類天然奇特的鐘乳石縱橫交錯,千姿百態。洞前亭臺樓閣,雕梁畫棟,綠樹婆娑,曲徑通幽,石壁上歷代石刻琳瑯滿目,倍添藝術魅力。
銅石嶺位于北流市東郊10公里處,分大小兩山,圭江自南而北饒過山前,山層變聳秀、巍峨壯觀,石皆紫銅色,有的兀然獨立,骨骼清奇;有的蒼茫一片,氣勢雄渾。這些令人嘆為觀止的奇峰怪石,叢立造型各異,千姿百態、栩栩如生。
大容山森林公園位于北流市北端23公里處,總面積2930公頃,平均海拔1000米,其中蓮花頂海拔1275.6米,為桂東南第一高峰。大容山山勢雄偉,森林茂密,是天然的亞熱帶植物王國,其中有國家級保護植物活化石—桫欏,花中皇后—金花茶等。園內空氣清新,負氧離子含量高達8.3萬個/m。能有效改善神經功能,提高人體免疫力,游大容山公園,住蓮花山莊,吃山珍野菜,玩高篝火晚會。你將遠離都市的煩惱,公園內冬暖夏涼,干濕適中,是避暑、旅游、度假的好地方。
李明瑞、俞作豫紀念館位于城東北的田螺嶺,該館是紀念紅七軍、紅八軍首領李明瑞、俞作豫而建的。全館占地3533平方米,建筑面積810平方米,落成于1985年2月1日,館內陳列有介紹李、俞烈士光輝業績的文字、實物、圖片和自治區領導人以及紅七、紅八軍老戰士為該紀念館的題詞,該館現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成殿又名孔圣殿,高18.7米,長15.77米,面積247.6平方米,為兩層重檐歇山式宮殿建筑。頂上飾祥龍彩鳳、飛禽走獸,紅墻黃瓦,殿正同16扇鏤空雕花鳥蟲魚圖案,流丹滴翠,極其精工美麗。北流孔廟建筑設計精巧嚴密,體現了古代建筑藝術風格。
景蘇樓位于城區南門外河濱公園內,專為紀念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留跡北流而修建的,樓前有匾額“坡仙艤筏”。樓閣內有郁林州牧唐爾琨集聯,東坡的手跡書畫30多件。
偉人山位于北流市陵城鎮甘村地段(即玉容一級公路旁),有一座大石山,平地突起,酷似一位巨人仰臥朝天,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有頭部、園頂、額面、鼻子、嘴巴、下巴、頸部、胸部、腹部突出,界線分明,右手平放、臂肢清晰、微彎的手掌緊貼腹部,視其面部,如安詳熟睡的偉人!
常用語言
北流市方言有白話、客家語、鶴佬話等,市民絕大部份講白話,新榮、民安、山圍、民樂、新圩、大里、西埌等鄉鎮部份人講客家語,又會講北流白話,新圩鎮陶山村一部分人講鶴佬話。白話近粵音,客家語近韻音。北流白話又以新豐鎮為界,分為北部白話 (即陵城語音) 和南部白話(上里話)。市內各地之間因受鄰境影響,其語音仍有差異。新圩鎮、大里鎮接近玉林,受玉林語音影響較大,南部接近廣東高州、化州、信宜,其語音與該地相近。
北流白話屬于粵語高陽片和勾漏片的兩個分支。在北流境內,人們常分為上里話與下里話,其口音是最大的差別。上里話屬粵語高陽片,下里話屬粵語勾漏片。
語種:白話(有人稱:粵語)有些人說:上里話
常用的名詞(用粵語讀)
吃朝:吃午飯
吃晏:吃午茶
吃夜:吃晚飯
靚妹:女服務員,問路人的時候不能叫小姐,叫靚妹!不然你等著耳光吧..
一哥:對老公的稱呼、對老大的稱呼、對鄙視的人稱呼。讀的時候,語氣改變意思
一娘:對老婆的稱呼
上(玉林、南寧):去,去玉林、去南寧
散仔:不良少年,經常打群毆架,去網吧那些
咧:了,通常在一句話的最后面。比如:我去玩咧
湯(雞、鴨):殺,有時候也有人說:湯開你!那你就快點跑吧....
碌(面、米粉):煮
馬:不,比如:馬要、馬想
馬:在最后的,么、嗎的意思。比如:去潮流馬?
開:了,通常在一句話的中間,比如:殺開你
吃絕毛:用粗口話罵人,意思很不文明
傖媽、傖公:譏罵自己的父母,一位父母年老,不講清潔衛生,生瘡發癩,悲哉。
嘿知:粗口話,青年、中年都說,唉
馬知:不知道的意思。
屋幾:家里
行(hang)路:走路
度咩:干什么
飲茶:去茶莊里吃東西
嘢:東西
北流旅游
著名景點有:道教二十二洞天勾漏洞,以鑄造了世界銅鼓王而聞名的漢代冶銅遺址銅石嶺,桂東南第一峰大容山,一千多年前就已聞名的鬼門關。此外,還有萬丈灑、天堂山、龍虎寨、偉人山、水月巖、圭江河、六洋水庫、中國海相泥盆紀標準剖面等自然景觀和景蘇樓、大成殿、粵東會館、德勝堂等人文景觀,以及荔枝之鄉的觀光農業、生態家園的生態旅游等。北流已被國家定為乙級開放旅游城市。市金荔酒店、精通大酒店、紅云大酒店均為三星級以上涉外酒店。
圭江
圭江,本名北流河,北流市最大的河流,全長121.6公里,有大大小小的支流十三條,流域集雨面積165平方公里,是北流的母親河。
勾漏洞
勾漏洞風景名勝區位于北流市城區東面3公里處,占地面積204公頃,是全國道教“三十六洞天”的“二十二洞天”。巖洞全長1500米,勾、曲、穿、漏、奇景天成,洞內石柱、石筍以及各類天然奇特的鐘乳石縱橫交錯,千姿百態。洞前亭臺樓閣,雕梁畫棟,綠樹婆娑,曲徑通幽,石壁上歷代石刻琳瑯滿目。
鬼門關
中國十大名關——鬼門關位于今廣西北流市城西,介于北流鬼門關,又名天門關! 、玉林兩市間,地處于六萬大山與大容山交接之處。有兩峰對峙,其間闊30步,俗號鬼門關。古代為通往欽、廉、雷、瓊和交趾的交通沖要,漢伏波將軍馬援征交趾,經此勒石,殘碑尚存。因其瘴癘尤多,去者罕有生還。諺云:“鬼門關,十人去,九不還。”唐宋詩人遷謫蠻荒,經此而死者迭相踵接。因為此處過多瘴疫,去得者難得生還,故此稱為“鬼門關”。
銅石嶺
銅石嶺位于北流市東郊10公里處,分大小兩山,圭江自南而北饒過山前。
大容山森林公園
位于北流市北端23公里處,總面積2930公頃,平均海拔1000米,其中蓮花頂海拔1275.6米,為桂東南第一高峰。大容山山勢雄偉,森林茂密,是天然的亞熱帶植物王國,其中有國家級保護植物活化石—桫欏,花中皇后—金花茶等。園內空氣清新,負氧離子含量高達8.3萬個/m。能有效改善神經功能,提高人體免疫力。
紀念館
李明瑞、俞作豫紀念館位于城東北的田螺嶺,該館是紀念紅七軍、紅八軍首領李明瑞、俞作豫而建的。全館占地3533平方米,建筑面積810平方米,落成于1985年2月1日,館內陳列有介紹李、俞烈士光輝業績的文字、實物、圖片和自治區領導人以及紅七、紅八軍老戰士為該紀念館的題詞,該館現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成殿
大成殿又名孔圣殿,高18.7米,長15.77米,面積247.6平方米,為兩層重檐歇山式宮殿建筑。頂上飾祥龍彩鳳、飛禽走獸,紅墻黃瓦,殿正同16扇鏤空雕花鳥蟲魚圖案,流丹滴翠,極其精工美麗。北流孔廟建筑設計精巧嚴密,體現了古代建筑藝術風格。
景蘇樓
景蘇樓位于城區南門外河濱公園內,專為紀念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留跡北流而修建的,樓前有匾額“坡仙艤筏”。樓閣內有郁林州牧唐爾琨集聯,東坡的手跡書畫30多件。
偉人山
偉人山位于北流市陵城鎮甘村地段(即玉容一級公路旁),有一座大石山,平地突起,酷似一位巨人仰臥朝天,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有頭部、園頂、額面、鼻子、嘴巴、下巴、頸部、胸部、腹部突出,界線分明,右手平放、臂肢清晰、微彎的手掌緊貼腹部,視其面部,如安詳熟睡的偉人。
冼太廟
北流南部鄉鎮(六靖、平政、清灣、白馬、扶新、大倫、石窩)和粵西地區一樣,有年年過年例的傳統風俗。而且有“年例大過年”的說法!值得一提的是這7個鄉鎮,各地年例時間有所不同,多在正月初一到農歷二月初二。這7個鎮各地和粵西地區一樣大大小小設有冼太廟。而北流最具有代表性的冼太廟是六靖冼太廟。六靖洗太廟位于六靖鎮區,交通便利。
北流人杰地靈,自古以來出了不少名人名士。明代進士李宏曾任四川道監察史10年,清代中進士13人,其中闕邦覲19歲中進士點翰林,被譽為“北流神童”;新進士李紹昉寶和殿復試獲一等一名,授職翰林院編修,擔任國史編纂,其才思敏捷,學問淵博,時人譽為“才壓三江”。現代偉大中國科學院院士黨鴻辛(1929——2005);現任馬來西亞世界華人聯合總會永遠名譽主席的曾永森;現任陜西省軍區副司令陳德光;北流籍的著名專家、學者有國學巨擘陳柱、有機化學家凌育宸、畫家馬達、鐵道工程專家馮介、教育家兼詩人馮振、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陳一百、光學家顧去吾、水電專家竇章桂、音樂家何名忠等等。北流還是一代名將紅七軍、紅八軍總指揮李明瑞、紅八軍軍長俞作豫,俞作柏的故鄉,具有光榮的革命斗爭傳統。
擁有世界銅鼓王故鄉 、中國陶瓷名城、中國荔枝之鄉、中國建筑之鄉、中國綠化模范市、中國西部百強縣(排第33位)、廣西科學發展十佳縣、廣西第二僑鄉、廣西創業宜居城市、全國農業百強、林業綠化百佳縣市、全國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全國科技、教育、文化、體育、普法先進縣市、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基層項目示范市,全國生態家園建設示范市和廣西文明城市、園林城市等榮譽,還連續三年入選中國西部百強縣市前四十名。
北流人的驕傲
銅鼓王的故鄉
被稱為“銅鼓王”的北流水沖庵銅鼓,面經165厘米,殘重300多公斤,堪稱“世界之最”。而這個“銅鼓王”便是銅石嶺的產品。“銅鼓王”的出土有著傳奇般的經歷。清代北流石科鄉有個農民,上山砍柴草,把變淡豎著往地上拼命一插,但聞土中發出異樣的聲響,扁擔也插不下去,于是撥開泥土,赫然出現了一個碩大無比的銅鼓,村民還以為是神器呢,臺島附近六靖圩冼太夫人秒供奉,后來臺島水沖庵時,繩索繃斷,于是便向庵中菩薩站普,決定留在水沖庵,大概是抬銅鼓的鄉民略施小計,要銅鼓留在自己鄉里吧。就是每年冬天,都在水沖庵舉行祭鼓祈神的機會,敲起銅鼓,山鳴谷應,響徹云霄,鄉民從四面八方云集敬神。這個“銅鼓王”現在展覽于廣西博物館,兩次赴京展出,見者嘆為觀止,為廣西贏得了聲譽,更讓北流人驕傲!
中國荔枝之鄉
就桂東南低于來說,荔枝要到夏至才熟透,把荔枝皮剝開,表皮的一層紅色,從殼里面也看得到,亦即紅過殼了。北方能吃到荔枝還真不容易啊,這時節荔枝樹的綠葉間一叢一叢地紅,是南國特有的景色。楊貴妃愛吃荔枝,就要從數千里外傳送,味未變,已至京師。長安的數十里外,應該是嶺南吧,為什么貴妃獨嗜荔枝呢?若從正史所說,貴妃是北方人,便不好索解。近年廣西容縣人聲稱楊貴妃是容縣的姑奶奶,容縣毗鄰著名的荔枝產地北流,如是,“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邊合情在理了。北流人吃荔枝可是相當挑剔的,一張入園券,任你揀著吃個夠,內行人總要平鱗,軟質,皮薄,個大,足圓就摘,最好的,還是桂味,肉多,核小。